二、改革开放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现体制创新、促进制度完善的过程。
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达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约9200亿元。一是把抑制通货膨胀置于优先的政策议程。
报告显示,在中国内地,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额2005年比2004年增长18%,0.4%(约150万)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3、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调节财产性收入的杠杆作用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加强二次分配,急需政府预算制度创新和其他广泛的政策创新,包括那些旨在将低收入阶层带入发展进程的一系列政策创新。根据相关专家计算,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45左右,财产性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55左右,财产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比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高出大约10个百分点。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因此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民众持有的财产不断增加,但由于转轨经济中分配制度缺陷,民众对一些人所持有财产的公平性一直十分质疑。如美国在1983-2001年期间总财产净值的基尼系数一般在0.8左右,金融资产的基尼系数在0.9左右。但是网络连日来还是挞伐揶揄不休,正因为专家说辞与社会的愤怒无奈相比,这样的安抚显得过于沉重。
药用胶囊被检出重金属铬超标之后,一些民众开始想着掰开胶囊直接服用药物,但卫生部药物专家表示,胶囊是药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掰开服用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更严重的毒副作用。当然也少不了揶揄:其他产品都不如实了吗?皮鞋是最近舆论的男主角,与之搭档的女主角是药用胶囊和酸奶。网民反映是口感欠佳、确实很酸、价格也高,不过至少不是皮鞋做的。而中国民意的沸腾缘于长期存在的民生问题不得解决甚至愈演愈烈,毒胶囊连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都被发现,专家说辞若非与民众认知相反,就是经不起追问和专业考验。
进入专题: 权威失灵 食品安全 。连同长期暴露在舆论目光下的种种有毒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社会上对饮食来源的信心越来越低落。
笔者近日再三向两名分属国际医疗器材与食品检验的不同企业德国专家询问,都指出胶囊并不是药品的组成部分,本身没有医疗价值,也不会影响药效,其唯一作用就是把药物带入体内,而方便吞食药物也是胶囊发明的主要原因。专家向媒体解释,药物本身的医药成分只是一小部分,比如阿莫西林的医药成分只有百分之几,其他的辅料和胶囊剂的成分,都是帮助药物吸收和发挥药效的。但大部分胶囊都会在几分钟之内溶解。如实的包装上写着只有牛奶和发酵菌种,强调无食品添加剂,包括增稠剂、色素、香精甚至白砂糖都没有,保持酸奶的原汁原味。
不过公信力流失对某方面来说是一大商机。食品和药品相关的原料来源如此不堪,这算不得空前绝后。于是应该在民众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政府公信力越来越边缘化、行业权威纷纷消失,如果连必须具备科学与专业技术的权威都不能安定人心,实在难以想象如何得以维持和谐稳定。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昨天报道,加州奶农几十年来都专注于美国人的需要,但如今一家乳业公司California Dairies Inc.已经添置了3500万美元的设备,打算为中国人和亚洲顾客生产符合需求的奶粉,著名律师袁裕来在微博上说:我代表全中国人民表示热烈欢迎。
然而信心的缺失之所以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更因为它突显的是社会在这一课题上权威的全面瓦解。只有另附的一小包蜂蜜供消费者自己选择添加与否。
上海老品牌光明乳业最近推出一款叫做如实的酸奶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网上议论不少[2] 海关总署:《海关统计》,历年。
[1]今年铁路国内投资规模将从2010年高峰时期的7622亿元压缩到4000亿元左右,其中铁路设备投资2010年达到1339多亿元的高峰,除非国家对铁路投 资政策发生大变动,否则今年铁路设备投资将只有七八百亿元。进入 梅新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扩大内需 。假如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我们如何能够消化这样的产能?把自有工业生产能力拱手让人,从而助长自己竞争对手 的实力,这是不可想象的。第二个层次是铁路系统的出口,即不仅仅提供机车、车厢、信号系统等设备,而且铺设整条铁 路,属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这 并不等于我们就该无视甚或放弃出口市场,因为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未来可行的经济增长模式只能是价值形态上的中等贸易依存度+物质形态上的高贸易依存度结合。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动,以及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政策相继到期退出,国内家电市场相对萎缩 的压力正日益浮现。
进口19.8551 亿美元,同比减少1.8%。到2011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已达143.1641亿美元,同比增长60.6%。
我们要推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这主要应依靠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来实现,而不应靠压缩出口来实现。进口2.57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7%。
从1990年代起,中国就已经是世界最大家电生产国和出口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又为中国家电生产企业提供了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时的避风港。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已经从数千年来的1/4—1/2降低到目前的不足1/5,我国的宝宝恐怕只占全世界的1/10 ,但我国的工厂生产了全世界70%以上的玩具,广东一省就占了全世界的一半。
对外经贸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数一数二的大国,与德国相当。在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层次,中国已经积累了较长时间的成功经验。在一个奉行开放经济且国内外经济周期不同步的国家,因应市场形势而分别选择重点开拓国内或国外市场,是可贸易品生产企业/行业必须采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海外经济萧条严重而国内市 场相对景气时,将市场开拓重心转向国内市场,如前两年次贷危机高潮时期之所为。假如不是由于近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中国贸易依存度指标还会更高。
近年来,依靠高质量、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中国铁路产业开拓海外市场更是业绩斐然。根据《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 为471564亿元,按2011年12月平均汇率1美元兑人民币6.3281元折算,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折合230475亿元,贸易依存度48.9%。
今年,由于反危机导 向的扩大消费政策纷纷到期终止,以及某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剧缩减,部分产业国内市场萎缩的压力正在急剧放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压力显著上升。[2]这样,当年轨道交通装备出口额为进口额的7.2倍,顺差123.3090亿美元。
尽管中国骨干家电企业海外收入占其营业收入 比重常常在50%甚至70%以上,但前两年次贷危机高潮时,国内经济走势与西方主要经济大国相比强势许多,又相继出台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一系列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骨干家电企业纷纷 将开拓市场重心转向国内市场,并取得了可观的业绩,产能也在强力投资下显著增长。国内市场失速或产能扩张速度超过国内市场增长时,将市场开拓重心转向海外市场。
出口也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厂商摆脱国内需求意外波动冲击、保持企业和产 业平稳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工具。铁道及电车道轨道固定装置及其零件、附件。各种机械(包括电动机械)交通信号设备项目,在这个项目下的出口1994年已达6.3796亿美元,进 入新世纪以来更登上了百亿美元的台阶,每年出口都远远大于进口,表明中国制造业在此领域具备竞争优势且持续增强,出口品种包括机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 地铁、各种配件等铁路产业几乎所有产品:2000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出口25.6125亿美元,同比增长59.2%。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统计体系中,轨道交通装备被 列为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
早已跃居世界最大出口来源地的家电等产业自不待言,就是去年以来备受某 些媒体丑化的铁路产业,也早在1970年代就创造了坦赞铁路这样的输出典范。如上文所述,2011年全国铁路完成设备投资比上年减少87亿元左右,但当年轨道装备出口比上年增长302亿元,不仅弥补了国内需求减少的缺口,而且超出了一 截,我们完全有可能打开这块市场。
由于这些产业此前数年多数经历了大幅 度的产能扩张,其经历的上述压力进一步放大,这一点在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业上表现得相当明显。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堪称中国实施引进消化吸收突破战略开展自主创新的骄傲,目前其国内市场萎缩、亟待扩大海外市场的压力更为显著。
我国众多制造业占有 全球产能和出口额很高比重,进一步加大了我们稳定、开拓出口市场的必要性。因为前几年高铁跨越式发展为国内轨道装备厂 商带来了大量订单,2011年,国内铁路系统迭遭变故,投资建设一度全面停顿,当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锐减2522亿元,降幅高达30%。